为深化“五育并举”教育方针,探索劳动教育实践育人新路径,2025年4月18日下午,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扶绥县空港第一小学共同举办“大手拉小手”劳动教育实践活动。通过高校与小学的深度联动,两校师生在沉浸式劳动体验中感悟农耕文化、传承劳动精神,共同书写校际协同育人新篇章。

沉浸式课堂:寓教于乐播撒劳动种子
活动分为低年级组与高年级组同步开展。在一、二年级教室中,大学生志愿者化身“劳动导师”,通过动画短片《一粒种子的旅行》、情景剧演绎和“劳动工具连连看”互动游戏,带领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种植知识。现场“劳动小能手”竞赛中,孩子们分组比拼播种技巧,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专注与热情。随后,低年级学生走进高年级种植实践区,观摩哥哥姐姐们的劳动成果,眼神中充满好奇与向往。


三至五年级的“农耕小课堂”则更具专业深度。大学生志愿者以PPT演示结合实物模型,生动讲解土壤改良、育苗移栽等技术要点,并设计“种子盲盒挑战”环节,引导学生通过触觉、视觉辨识不同作物特性。理论课后,高年级学生奔赴劳动实践基地,在志愿者指导下翻土、播种育苗,亲身体验从知识到实践的完整劳动链条。扶绥县空港第一小学四年级组学生甘雨滢兴奋地说:“原来种菜需要这么多科学知识!以后我要用今天学的方法照顾我们班的菜园。”


协同育人:高校赋能小学劳动教育
作为活动技术支撑单位,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精心设计课程内容,派出65名大学生志愿者全程参与指导。农工院校团委书记覃君勇表示:“此次活动不仅是劳动技能的传递,更是责任感的传承。大学生在备课、授课过程中深化了专业认知,小学生则在实践中培养了劳动观念,实现了双向成长。”
活动安全保障周密细致,两校提前开展安全培训,配备防护装备,实行“1主讲+2指导+1安全员”的班级配置模式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,特别设置轻量任务与“结对互助”机制,确保全员参与。扶绥县空港第一小学廖老师点赞道:“高校的专业资源让劳动教育更系统,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远超预期!”


长效机制:劳动教育扎根成长沃土
据悉,本次活动是两校共建“劳动教育实践基地”的首场实践。未来将每学期开展主题劳动课程,并将其纳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体系。5月底将举办“劳动成果博览会”,展出种植成果与成长档案,评选“最佳种植小队”,持续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。
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负责人陈海生强调:“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。我们将持续深化校际合作,打造‘高校+小学’协同育人品牌,让劳动精神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。”
活动在师生合影与劳动工具回收的环保行动中圆满落幕,但两校携手播撒的劳动教育种子,已在春日的土壤中悄然萌发新芽。
